工业区的选址直接影响文明的生产力发展和科技研发效率。工业区作为城市内部设施,其建设位置需综合考虑自然资源、相邻加成和城市整体布局。优先选择被矿山或伐木场包围的地块,这类地形能提供额外生产力加成。若周边存在四个以上森林,也可作为备选地点,因森林能稳定供应木材资源。河流或湖泊附近同样适合建立工业区,但需注意与其他功能区域的协同效应。
工业区的辐射范围覆盖周围6格内的城市,因此规划时应尽量使其能覆盖多个城市中心。通过集中建设工业区形成工业园区,可大幅提升整体生产效率。工厂和发电厂的辐射加成不可叠加,但若城市拥有马格努斯总督的3级技能,则可通过2级建筑工厂实现6格范围的额外辐射。工业区周围应避免建造娱乐区或商业区等非生产性设施,以确保加成效果最大化。同时需预留空间用于后期建造鲁尔区等特殊建筑。
地形特征对工业区加成的计算至关重要。每个相邻的矿山或伐木场提供+1生产力加成,战略资源和运河则提供额外增益。工业区最佳位置应被至少三个丘陵包围,配合两个城区建筑可实现+4基础加成,经政策卡翻倍后可达+8。需注意工业区会降低周围地块吸引力,因此不宜紧邻住宅区或旅游区。若地图存在自然奇观,其相邻格通常不适合建造工业区。
防御考量是工业区选址不可忽视的因素。作为城市经济命脉,工业区需远离边境或敌方进攻路线,或通过军事设施提供保护。在多人对战中,可将工业区与军营区域协同布置,利用驻军单位形成防御屏障。工业区的电力供应后期可通过发电厂解决,但早期需确保其位于煤炭或石油资源附近。当文明进入信息时代后,工业区的战略价值会逐渐降低,因此前期规划需预留改造空间。
工业区与科研机构的联动能产生显著效益。紧邻学院或实验室的工业区可获得科研加成,加速技术研发。德国等特殊文明因工业区建造优势可形成密集工业网络,但需注意避免产能过剩。工业区的公民工作位应优先分配给工程师,以提升大工程师点数获取效率。在文化胜利路线中,需平衡工业区建设与剧院广场的布局,防止文化产出受到负面影响。
最终工业区的规划需根据实际地形和文明特性动态调整。沙漠或冻土等贫瘠地带需依赖水渠和贸易路线弥补资源不足,而雨林区域则需提前清理地块。通过合理运用工人砍伐树木的临时生产力爆发,可加速关键工业项目的建设。工业区的黄金布局窗口期是游戏中期的文艺复兴至工业时代,错过机将导致文明发展滞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