盟友间的物资输送是战略合作的核心环节,直接影响军团整体战斗力和资源调配效率。运输队是最基础的运送方式,需要在城市中建造兵营或训练场后训练运输单位。这类单位不仅能在己方领土内自由行动,还能穿越敌方控制区执行高风险运输任务,这种特性使其成为紧急补给的关键手段。运输队的效率受训练等级和科技研发水平制约,优先提升相关科技能显著缩短运输时间并增加载货量。
道路和铁路是更高效的运输渠道,但需要提前规划建设。所有领地内的城市必须通过道路或铁路连接才能实现物资流通,高级别的道路能提升运输速度,而铁路则提供更大容量。地形和天气系统会直接影响运输效率,山地、沼泽等复杂地形会延缓行进速度,雨雪天气可能导致道路瘫痪。因此规划运输路线时需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和气候因素,避免因自然条件导致补给中断。
科技研发中的物流方向是优化运输体系的关键。投入科研点数解锁高效物流技术后,可简化物资调配流程并降低损耗率。该科技树还包含提升运输队防御力的分支,能减少被敌方截获的概率。同步研发天气适应技术可削弱环境对运输的负面影响,确保补给线在恶劣条件下的稳定性。建议将物流科技作为中期优先研发项目,与军事科技同步推进。
针对远距离运输,需要建立多层次的防护体系。运输船队需配备巡洋舰护航,建议至少8艘组成防御编队,应对敌方海军拦截。空运方面需注意轰炸机的弹药补给问题,最佳方案是依托航母或前线空军基地建立中转站。实战中可采用虚实结合的战术,派遣少量运输队佯攻吸引火力,主力运输单位则选择隐蔽路线突进。所有运输行动必须保持情报优势,提前用侦察机探查路线安全。
接收城市需提前建设足够容量的仓库,避免因存储空间不足导致资源浪费。建议在目标城市周边部署机动防御部队,随时应对可能发生的补给线袭击。与盟友保持实时通讯,通过军团频道同步运输进度,确保接收方做好接应准备。完善的物资交接机制能最大限度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损耗,提升战略协作效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