宣战是战略扩张的关键环节,但贸然行动可能导致资源浪费甚至全面溃败。宣战前必须确保己方资源储备充足,包括钢铁、橡胶、燃料等基础物资,同时保证食物和弹药补给能够维持长期作战。兵力配比需合理规划,避免单一兵种过度集中,建议混合配置坦克、步兵、炮兵等单位以应对不同战场需求。城市防御工事如炮塔和防空设施必须提前升级,防止敌方趁虚而入。
通过空中侦查或步兵探路获取敌方城市布局、防御设施及部队驻扎情况,重点标记防空炮、喀秋莎等高威胁单位。若发现敌方军团城市或高阶军事区,需评估自身攻坚能力,避免以低等级部队对抗精锐守军。同时留意敌方盟友动向,防止宣战后陷入多线作战。侦察阶段还应排查地图资源点分布,确保进攻路线附近有补给中转站。
优先在敌方主力部队远征或参与其他战役时发动突袭,或趁其资源短缺、士气低迷阶段进攻。避免在自身科技研发关键期或重要建筑升级期间开战,否则可能因双线操作导致发展停滞。若敌方已形成环形防御体系,需采用迂回战术,先以榴弹炮远程削弱城防,再派突击部队切入薄弱环节。
初期集中火力摧毁敌方防空设施,为轰炸机清场创造条件;步兵和坦克应分批次进场,避免因聚集遭受范围伤害。若遭遇敌方援军,立即后撤至预设防线,利用榴弹炮阻击并消耗敌方兵力。攻城阶段优先拆除炮塔和空军基地,削弱敌方持续作战能力。战后迅速重建占领区,按炮塔→空军基地→资源厂顺序恢复功能,并将其转化为新资源枢纽。
通过军团频道同步战况,请求盟友牵制敌方其他据点或提供物资支援。若战局不利,及时通过商业区运输资源止损,或协商停战协议。长期来看,宣战决策应与军团整体战略挂钩,避免因个人冒进破坏联盟利益。始终保留预备队应对突发状况,确保战略灵活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