甘草作为一种重要的药材资源,其贮藏方法直接影响药效的保持与使用效果。甘草常生长于干旱沙地、河岸砂质地、山坡草地及盐渍化土壤中,采集后需及时处理以避免霉变或虫蛀。贮藏前需彻底清理泥土,但切忌用水冲洗,以免破坏药材表面保护层。趁鲜分出主根和侧根,去除芦头、毛须及支杈,摊开晾晒至半干后捆成小把,最终晒至全干。这一过程需避免暴晒导致有效成分流失,阴凉通风处缓慢干燥为佳。
干燥后的甘草需分类存放,主根与侧根建议分装,便于后续取用。贮藏容器首选陶瓷罐或木箱,内衬防潮纸或棉布,避免金属容器直接接触药材。若条件允许,可在容器底部放置生石灰包或硅胶干燥剂,定期更换以保持环境干燥。贮藏环境温度需控制在25℃以下,相对湿度不超过60%,避免阳光直射。定期检查药材状态,发现受潮或虫蛀迹象需立即晾晒或更换贮藏方式。
针对甘草贮藏期间的虫害防治,传统方法采用硫磺熏蒸,但需注意控制用量避免残留。更安全的替代方案是将花椒、陈皮等驱虫药材与甘草分层放置,利用天然成分驱避害虫。若发现轻度虫蛀,可置于-5℃低温环境中冷冻48小时灭虫,处理后需重新干燥。贮藏期间严禁与有毒、有异味或易串味的物品混放,防止药性污染。
长期贮藏的甘草需定期翻检,建议每季度检查一次。翻检时注意观察药材颜色变化,正常应为淡黄色至棕黄色,若出现明显黑斑或霉变需立即剔除。对于批量贮藏,可采用气调贮藏技术,通过调节氧气与二氧化碳比例抑制虫霉滋生。家庭玩家可用真空分装袋小份密封,每次取用后重新抽真空。无论何种贮藏方式,甘草保质期通常不超过三年,逾期药效会显著下降。
特殊环境下如南方潮湿地区,可在贮藏空间安装除湿设备,或采用炒米法辅助除湿:将大米炒至焦黄,冷却后装入纱布袋与甘草共存。高温季节需加强通风,必要时可用电风扇促进空气循环。经过炮制的炙甘草贮藏要求更高,需单独密封存放并加入适量冰片防潮。玩家应根据实际贮藏量选择合适容器,避免过度堆积导致内部发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