反坦克炮是前期资源点和城市防御的核心单位,针对其特点需采用特定兵种组合与战术。摩托化步兵与轻型坦克的协同是前期最有效的反制手段,摩托化步兵凭借高机动性和对士兵单位的伤害优势,可快速绕后摧毁反坦克炮,而轻型坦克则负责吸引火力。这种组合在6-10级主城阶段尤为实用,能以较低战损换取敌方反坦克炮的清除。
进入中期后,M8灰狗装甲侦查车可替代摩托化步兵成为更高效的选择,其单体伤害显著提升且保留了机动优势。战术核心仍是坦克承担伤害,侦查车负责输出,但作战效率会大幅提高。需注意反坦克炮的部署位置和射程限制,利用侦察机提供视野支援,确保远程单位能在安全距离发动攻击。
针对高级反叛军据点的反坦克炮群,需采用阶梯式进攻策略。第一梯队由轻型坦克和反坦克炮组成,坦克吸引守军与炮塔火力,反坦克炮专注消灭敌方装甲单位;第二梯队投入步兵与侦查车,步兵优先攻击反坦克炮,侦查车清理敌方步兵。这种分层打击能有效降低部队损耗,关键在于控制各兵种入场时机与站位。
炮兵单位在反坦克作战中具有特殊价值,尤其是榴弹炮与反坦克炮。虽然其机动性较差且需要1分钟部署时间,但在森林地形中能获得攻击加成。使用时必须搭配坦克或侦察车提供视野保护,避免被敌方近战单位突袭。火箭炮等后期兵种对装甲单位有额外伤害加成,但需依赖军团城市的高级建造设施。
战术层面需重视战场侦察与地形利用。河流、桥梁等地形会限制反坦克炮的机动路线,通过侦察机提前获取布防信息可规划最优进攻路径。在敌方增援可能出现的区域部署侦查车进行警戒,能预防被包抄的风险。资源点的争夺应优先选择橡胶与石油产区,这些资源直接影响反坦克兵种的生产与升级效率。
后勤管理与科技研发同样影响反坦克作战的持续性。确保子弹、石油等补给充足,及时将过剩资源交换为急需物资。科技中心应优先研发提升装甲单位防御和炮兵射程的项目,这些技术优势能在同等兵力下创造更大战果。指挥官需根据战场变化灵活调整兵种比例,而非固守单一战术。